从整体来看,微营销,更应该看成是一个重要的渠道,在相对销售压力并不大的情况下,也可以看成是在营销行为中对品牌的包装、推广。
微营销侧重的是社会化营销,而非纯粹意义的电商。无论微博、微信、微淘,都是侧重于不同平台的社会化工具而已,是社会化营销的环节,而非完整闭环。
通俗一点来说,不管哪种微营销平台,都不能完整解决营销问题,只是可以作为更好的推广和传播产品品牌、服务、口碑的途径。
微博本质上定位于媒体,不是你说电商就电商的。我们从微博人气的来源就能看到:作为媒体传播渠道,本地区域的精准粉丝难以聚集和分类,到达和转化率偏低。而微信更重视的是朋友圈的小圈层和公众号的推送,简单的菜单内容更多是基于web1.0的内容展示。
更有甚者,现在部分没有道德底线的商家,为了求得大面积推广效果,用基于虚拟的LBS位置寻找周边微信用户,强制用马甲号切换,推送垃圾广告信息,更是对用户造成了二次伤害。
微淘目前依托于淘宝手机客户端,也可以看做是阿里系对于移动互联社会化营销的简单布局,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主要给商家提供:1.信息通道。2.标准化商品和服务的管理。3.基于粉丝数据库的营销。作为流量的补充,阿里对于新浪的股权合作,很明显说明了阿里在补充流量的同时,也在布局社会化移动电商。
微博的的互动虽然有一些,但是突出点依旧不是太准确,这也是微博无法完成营销的重要原因。从这点看,微信可以支持部分插件菜单,似乎可以弥补,但由于微信缺乏电商营销基因,固定的菜单并不能满足营销的内容需求。
微博+微淘未来的趋势更像是给电商平台:天猫+淘宝导流,进行转化,而这个社会化转化的过程,就是微营销带来的部分效果。
目前,我们能看到的微营销,更多的是基于美食、娱乐、普通商品的销售,或者是大型品牌的传播利用,实际上也是商家和企业对于微营销平台的预期值过高造成的,过度神话的微营销平台应该回归到营销的一个环节这个现实中去。